《天龍傳奇》-武俠愛情戲的時代意義(本文獻給製作人陳亞蘭)
十年再見歌仔戲,大家想看的是什麼?
令人懷念的傑出演員、韻味十足的歌仔曲調、意象優美的戲曲身段,以及扣人心弦的緊湊劇情。歌仔戲最重要的基底還是戲曲元素,戲中唱曲,借曲繹戲,以此與古裝連續劇區隔。但戲曲元素必須依附於劇情之上,也就是我們說的劇本。
要選什麼樣故事主題,才能喚回陳亞蘭團長所謂的”歌仔戲魂”?還是歌仔戲魂很容易滿足,反正已經餓了十年,不管出什麼菜都買單?《天龍傳奇》這部戲的一切,包括我前面所談的種種創新,最終的指導原則,就是鞏固基本族群,搶進藍/蘭海市場。以傳承為口號,傳承的對象自然是年輕人、後進、菜鳥。所以這是一套替年輕菜鳥量身訂做的菜單,前輩們覺得不夠營養,是自然的。
如果是我,大概不會選一個傳統劇本來找自己麻煩,不單電視歌仔戲演過好幾回,外台更是年年月月都在演,容易被看破手腳,相互比較;演得好是應該,演不好難逃萬箭穿心,但實在沒有必要挑個舊本,來單挑大家青春記憶中的美麗。
我生也晚,對楊團、葉團、黃團的印象已經是1985之後帝王將相劇碼的時代,未能看到風流俠客的翩翩身影(陳亞蘭團長應該也是)。1990年起,台灣社會隨著政治情勢的改變,民間充滿了活力,在人人都是總統頭家的氣氛下,台灣戲劇轉入庶民生活,取材在地文化。大製作的歷史劇、皇宮劇不再是收視保證,台灣水滸傳、第一世家、阿足等劇的高收視正說明了當時電視戲劇風向的改變。
台灣社會集體的在尋找認同,過於急切的想拋棄某些東西。歌仔戲是否在這個被拋棄的行列,以至於進入失落的十年?我無法斷言,但1994年洛神之後,收視保證的台視天團楊麗花歌仔戲,連一年一檔的產能也沒有了(娘子也被其他人接走,開創第二春)。
談到這裡,或許過於沈重,但我想說的是,體察當代社會氣氛,推出一部滿足人心渴望的作品,才能在記憶的時空中,留下不朽價值。有些精緻大戲,製作用心,本子也是一等一,無奈生不逢時,就這樣船過水無痕,徒留嘆息。有些戲劇漏洞百出,前後矛盾,但芭樂劇竟然能安撫鎮定,某些失落的心靈,因此芭樂劇長壽長紅,加碼到150分鐘。
親愛的陳亞蘭團長,此時此刻,推出一部號稱偶像劇歌仔戲,以文化傳承為號召的作品,但這一切的意義,或許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多。
網路的各大平台上,每晚都有從四方各地的年輕人發文討論、敲碗YY、編寫詞句、剪輯影片、到YOUTUBE學曲調。不論他們自覺與否,這種已被制約的行為,定時收看、定點討論,待走完80集後,網路鄉民的你我,彼此都會懷念這個曾經共有的時光。而大家瘋狂關切天雙、霸嬌、天飛的愛情走向,除了起因於花痴情結,更反映了每個年輕靈魂深處,”願得一心人”的衷腸。(是的,我剛剛替子虛賦偷打了廣告)
且容許我這樣說,如此偶像劇式的包裝,其實藏下了陳亞蘭團長對歌仔戲最深沉的情感,此情如雲天般熱切純真,也如霸天般矛盾糾結。有時候,我不大曉得,自己是被一重又一重的劇情牽引心緒,還是被天龍劇後那堅實的能量給觸動。
1979年,楊麗花團長、狄珊編劇與陳聰明導演以《俠影秋霜》這部武俠愛情劇,再次敲響了電視歌仔戲的鑼鼓,自此開啟了電視歌仔戲最璀璨亮麗的大時代。2013年,十年歌仔戲再相逢,願此次的相會,你我都有心頭好。
不曉得《俠影秋霜》的時代意義,是不是武俠愛情劇《天龍傳奇》的靈感來源,而我情真意切的祝福,《天龍傳奇》之後,電視歌仔戲有個細水長流的新時代。
1 則留言:
寫得好! 心有戚戚焉啊~ 與你一樣, 看歌仔戲長大的, 對歌仔戲有多少的盼望與期待~~天龍再現, 熱血澎湃~~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