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重的說完了,說點趣味輕鬆的。
正如本劇想呈現台灣土地上族群的多元與豐富,我們在《郭懷一》中看到歌仔戲極強的包容力與創作力。台灣歌仔戲近年的題材豐富,唐美雲與許秀年在《大漠胭脂》中唱作俱佳的〈敕勒歌〉舞蹈;秀琴歌劇團《阿育王》為呈現孔雀王朝的宮廷華麗,舞蹈、服裝與編曲上的努力;剛演出結束的春美《夜王子》中天方夜譚的阿拉伯風情,在在都顯示新時代歌仔戲的多元與包容。本劇的原住民歌舞與新編曲令人難忘,好像看到劇場版、簡易版的《賽德克巴萊》,而扮演伊同的黃駿雄的表現不俗,我們可在他身上同時看到傳統歌仔戲與現代劇場的結合演繹。
《大漠胭脂》敕勒川 精采片段!
其實本戲的布景與衣裝都很不錯,特別是衣裝。說到這,容我挑剔一下《郭懷一》的平面設計。海報與網宣所使用的圖,非常不優,一點都不吸引人,甚至把整個劇團的美術設計拉low了,害我以為劇團很窮沒錢做衣服,去現場會看到很遜的戲服。沒想到,現場的衣服很不錯啊,郭懷一跟都清秋的衣服不但漂亮,還換了好幾套,我不禁納悶海報為什麼要使用這麼不亮眼的戲服跟色系?有壓抑衝動消費的效果XD (之前約瑟的新衣跟路得記就還不錯啊。)
你們說,有沒有抑制衝動消費的效果? |
網路或紙本文宣的設計讓人感覺是學生劇團的作品,同樣是文化部或台北市的專案扶植團隊,春美或秀琴的平面設計雖然也有加強的空間,但《郭懷一》就是看了會搖搖頭。我日前因為看到海報跟劇照的簡陋,非常猶豫要不要進場看戲,很怕看到非常寒酸或陽春的美術。今日進場,發現不是這麼回事,有賺到了的感覺(唉~)。
另外,郭懷一與都清秋曖昧的很奇怪XD. 或許因為本戲的重點不是愛情,所以不多著墨郭、都兩人。最後一幕安排活著的 郭懷一/伊同
與死去的 都清秋/阿慕伊 兩組生旦陰陽纏綿,互訴相思,我彷彿看到《燕歌行》最後子桓夢妻的場景跑到郭懷一來了,難道是我太愛《燕歌行》嗎!
這幕陰陽相思的畫面非常有趣,王蘭花與林美香,身著傳統的歌仔戲服,演著正統的生旦愛情戲,每個身段與唱念,都是我們習慣熟悉又愛看的;另一對穿著原住民服飾的年輕人黃駿雄與應修平,他們所呈現的形象與臉孔是這麼的新,看著像是歌仔戲又像是現代劇。看新生代與前輩站在同一個舞台演同一個段子,我為著新時代的歌仔戲感到興奮,正是因為歌仔戲的包容日新又新,縱使一度成了壓傷的蘆葦、將殘的燈火,但數十年來卻未曾折斷、未能吹滅。近年歌仔戲的復甦之勢,她彷彿正英姿凜凜的預告著,「我將再起」!
整體而言,我們要為《郭懷一》拍拍手,因為她走了一條困難的路,一條無懼無畏、大膽嘗試的路。如此積極、嘗試突破的戲班,多時的嘔心瀝血如果不是為了獲利賺錢,想必團長與團員的心中都有更高的關懷,這個關懷或是戲曲藝術的傳承,也可能是更高價值的超越與人生實踐。
花了很多心思寫這篇文章,希望劉團長有機會看到這篇文章,知道我們很認真在欣賞台灣歌仔戲班的作品。台灣歌仔戲(班),加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