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2月 30, 2012

歷史劇《郭懷一》VS 歌仔戲《郭懷一》


今天要再回來談《郭懷一》嗎,非也。只是我文人本色,看到筆戰就會興奮,想去搬凳子跟爆米花來看戲。筆戰處處是,但歌仔戲界少見,就算做個記錄吧。

事情是這樣的,《郭懷一》演出後,藝術評論台有一篇評論如下:

黃佳文先生的論點是,歷史劇應該更忠於史實,各種族群的語言、服飾、習性都應該要考究,呈現手法應該要更細緻,《郭懷一》製作稍嫌粗糙。

《郭懷一》導演黃駿雄針對本文做了回應:

黃導演表示,在大稻埕戲苑有限的環境中呈現這樣的戲,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他是盡力表現。並且他不認為多族群的戲碼就要安排大家都講不同的語言與身段,如果當場讓荷蘭人講洋腔洋調的台語,台下觀眾應該會笑翻。《郭懷一》的本質是歌仔戲,雖在創作自由多元的架構下,歌仔戲的本質語言還是不能缺少。

我對《郭懷一》的想法在前文已提過,不再多說。藝術評論台有兩篇《郭懷一》的評論文章,我轉了其中的一篇到我經營的G+社群上,沒轉錄的正是黃佳文先生的文章。

為什麼不轉錄呢?並非我護短,黃先生切入的點也是有道理,我同意其某部分的觀點。
但我再回思這部戲的本質與原點,不知道大家能否《郭懷一》團隊的心?

這部不是歷史劇,而是一部借歷史元素新創文化戲(偷渡信仰)。她是一部在400人劇場呈現的歌仔戲,不是民視耗資千萬的年度大戲。我們只能說劉南芳編劇雄心壯志,想告訴我們好多好多,這部可大大發展的劇碼,委屈了她的首演是在400人的中小型劇場裡面。

說到底,這就是一部歌仔戲,如果回到歌仔戲的本質與小劇場的規格來談《郭懷一》,希望"兩位"黃先生都可以舒坦一些。


--
寫完文章後才看到劉南芳編劇的文章,補個連結吧:
戲劇「異於史實」的必然性—談歌仔戲《郭懷一》的「史實」問題  劉南芳
http://0rz.tw/77uqR





星期日, 12月 23, 2012

《娘子.許秀年》新書發表會(二)


《娘子許秀年》編者邱莉慧小姐在〈序言〉裡這樣說許秀年的粉絲:


大稻埕戲苑  劇場展示牆
「她的戲迷,至少跨越五個世代,三年級的人必定領略過七歲小按君的神妙堂判;四年級的人曾陪著她穿越激流、過險橋,千里尋母;五年級的人開始跟著允文允武,俠氣超群;六年級的人必定沈醉於才子佳人的美麗戀歌;七年級的人見識到渾然天成,完美經驗的絕代娘子。隨著社會變遷。循著時光流轉,她是浪漫的化身,唯美的投射,代言的是每個世代人們心中,綺麗迷醉的花樣年代。」


我出生於七年級前段班,有緣得見才子佳人的美麗,更傾慕於許娘子的風華絕代。縱橫歌仔戲界五十年,家喻戶曉的絕世名旦,堪得此殊榮的唯有她一人。有時不免擔心,隨著時光流逝,花甲 之年的娘子再展風華還能多久?台灣歌仔戲的小旦是否後繼有人?


《娘子許秀年》這本書是許秀年女士的生命史,約1/3的篇幅講拱樂社戲班的生活與發展史,拱樂社對於許娘子的生命歷程尤其重要,陳澄三的戲班是滋養這位一代名伶的重要土壤。第二個1/3記載了電視歌仔戲最輝煌的時刻,附有大量的早年的定裝劇照(真超值)。也就是此時,楊麗花「娘子」的名號正式加身許秀年,台灣電視歌仔戲史上最重量級的生旦組合,只要楊麗花登台,大家就期待許秀年尾隨(連今年小巨蛋公演,都有很多人問楊麗花怎麼這次沒帶許秀年出來)。


我正巧拍攝到了兩張圖,一張是薛丁山公演時,許娘子送來祝賀的花籃;另一張是昨天新書發表會時,楊相公送來的花柱:

本書最後1/3記錄了許娘子與夫婿黃龍的愛情故事,2000年後隨唐美雲歌仔戲團登上國家劇院公演的努力。最後收錄了粉絲的文章、編劇施如芳談許秀年,以及作品年表。


本書雖然只有160頁,但製作精美,寫作流暢(除了拱樂社發展史那段我看得比較暈)。將本書與《歌仔戲皇帝楊麗花》一書對照參看,由當家生旦兩人不同的視角看當年台視歌仔戲團的發展,很有意思,補足了許多外界好奇的地方。私心希望有機會看到陳聰明導演的傳記,我相信從編導的角度來談這段時期,應該也會有不同的看見。
這是一個小而美的新書發表會,親到現場非常開心。近距離一睹我偶像的風采,我好像見到從小到大的夢中情人一般。


主辦單位邀請了許多重量級貴賓到場,如廖瓊枝老師、小鳳仙老師,名編劇洪清雪女士、詩如芳女士,許娘子的家人們,以及協助本書完成的各歌仔戲前輩、從業人員。如此近距離看到麼多貴賓,內心雀躍無比。

好友王金櫻、小咪到場話當天,講了些趣事,我用破手機錄下來,畫面不佳,但聲音還算清楚,大家可以聽聽看:

許秀年、王金櫻、小咪三人放了卡拉帶,帶著小抄隨性的來了一段歌仔,還帶身段,這三人隨便比唱個兩下都這麼棒,怎麼不多唱兩句。當場許娘子也跪下來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,我眼淚都流出來了,借公視的畫面大家看一下:

節目中有段插曲,郭美珠小姐即興上台分享,雖然講得有點長,而且稍微給他岔題,一度扯到政治與國家認同去(非常的郭美珠),的確也是講出了歌仔戲觀眾斷層的困境。她呼籲政府單位要再度重視電視歌仔戲的製作,不然觀眾或是演員,都即將消失了。(說到這,民視天龍傳說要上了沒,我已期待快一年了)阿莎力的郭美珠大姊一口氣就說要買五十本《娘子》,還硬凹了王金櫻跟他合買一百本,盧了很久,非常好笑,歌仔戲界的人都這麼直接率性啊。


拱樂社時期 小秀年
正巧有機會,我上前跟施如芳編劇攀談,向他表達自己非常喜歡《大漠胭脂》與《燕歌行》這兩部作品,我一直期待《大漠胭脂》能再重演,但擺在眼前的問題是,這部戲已經快要十年了,兩位主角的體力還能負荷這大漠縱馬、載歌載舞的演出嗎?施編劇專長是量身設角,如果不是唐美雲與許秀年這兩位傑出演員,現今還有哪對組合的身量能夠撐起這套劇本,並以其魅力鎮住國家舞台呢。


好的劇本是戲劇的靈魂,我再次的向施如芳編劇表達我對其創作的感謝,並且分享我對其劇本書《願結無情遊》的喜愛,正如此書序言所說,作者不甘心他的筆下的主角在一次的公演後就結束了生命,出書正是他為這些本子再爭取存留或露臉的一些努力。


最後,簽書會當然是重頭戲,三十公分的近距離看我從小到大喜愛的許娘子,我終於理解為什麼八年級的小鬼追星會瘋狂成那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雙槍陸文龍》耶律芙蓉正是最美的時候
活動結束後,秀年雅舍的粉絲團有留下來為主角慶生,這位名旦就坐在我們面前跟大家一起吃蛋糕,率性豪氣。我想他溫柔婉約的旦角外貌下,靈魂應該還是他童年時期那個流浪三兄妹的大哥,小生本色。


文章最後,引用施如芳老師於《娘子》文章的最後一段:
    
       「在戲裡,許秀年演盡傳奇人物,在戲外,他也必將成為不可能再有的歌仔戲傳奇!拜謝上天,把許秀年完完整整的賜給歌仔戲,也感激唐美雲,讓我趕上這位跨世代的名伶,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就在歌仔戲攀設藝術殿堂的時刻,我遇見風華絕代的許秀年。」


是的,感謝上帝,讓我們遇見這位風華絕世的一代名伶。謝謝你,我們心目中的娘子。



(我手上有28分鐘的現場錄音,是許娘子的致詞,稍微有些雜訊,不介意的人可以聽聽許年子的聲音感受現場氣氛,但Blogger似乎沒法讓我上傳mp3檔案,需要的人再請你留言或寫信給我。)

星期六, 12月 22, 2012

《娘子.許秀年》新書發表會(一)


新書封面
因為今天實在太開心了,所以先上來分享一下喜悅,等我將照片跟錄音檔整理好後,再來發表一篇正式的文章,希望能與各位年迷一起分享。

書很棒,喜歡許秀年老師的人千萬不要錯過。
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活動主題:許秀年小姐傳記新書發表會
 活動日期:20121222 ()
 活動時間:PM2:00~PM4:00
 活動地點:【大稻程戲苑9樓劇場】

今天去了《娘子》新書發表會,雖然因為補班人沒有預期的多,但非常溫馨,辦的很好。



除了許秀年的歌仔戲親朋好友話家常,許秀年、小咪、王金櫻三人還臨場表演了一段。雖然是臨時演出,手中還拿著小抄,但是三人隨便唱都好好聽,還帶身段。

百變精靈小咪,身材也太好了吧


《娘子》這本書製作精美,圖文並茂,還有作品年表,把很多不知道作品的空缺都補起來。當然最棒的還是劇照,許多難得看到的早期作品,都有劇照,秀年老師從小到現在的每個時期幾乎都有。

面對面跟偶像拍照簽書會,覺得自己好像年輕人在追星:)

在場的都是女生!年紀平均應該是30-45歲(30多歲的人還不少)


最開心的是,找了機會跟唐美雲劇團的編劇施如芳小姐,與目前編寫大愛台歌仔戲劇本的陳編劇(很害羞的年輕人),稍微聊了一下。跟施老師聊了對於某些劇本的創作時的想法,以及明年是否還有新戲?(明年寫的是豫劇,歌仔戲應該是後年了)。可以跟施如芳老師談他的《願結無情遊》劇本書,非常開心。


陳編劇年輕害羞,歌仔戲能有新世代的編劇出來,真是好事。年姨還特別跟陳編劇說,可不可以大愛的劇不要寫這麼多哭戲,哭的很累...


我手上有今天發表的《娘子-許秀年》書籍,以及錄了28分鐘的現場對話(我今天帶的設備實在太落漆了,沒錄到王金櫻老師說話的那段真可惜,那段很有趣。)

《娘子》這本書,對照《歌仔戲皇帝-楊麗花》一書看,非常有意思。從當家小生跟小旦看70.80年代的楊團發展,有不同的視角,也可以補足一些不為人知的空白。

我好八卦  竟然特別注意這事

當然,年姨跳槽到中視的事件也有寫入,百萬挖腳,楊麗花一氣之下,硬把春天要上檔的《新狄青》延後一季,跟《羅通掃北》對打,形成許秀年打許秀年的狀況。這一段真是滿足了我多年來的疑問:我小時候一直不解,一個人怎麼可能同時在兩台錄影呢?當然幼小如我,根本也不會知道錄影存檔這件事的。


星期五, 12月 21, 2012

台灣歌仔戲@Google+


台灣人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平台是FACEBOOK,影音平台是YOUTUBE
我個人得益於這兩個網路平台,快速獲得很多歌仔戲訊息
可以很快地接收到戲班演出訊息與演員動向。

另外,歌仔戲資訊站http://www.twopera.net/ 也非常棒
我最喜歡部落格聯播與演出行程表這兩個功能 

我最近在使用GOOGLE+,發現G+沒有歌仔戲的專屬社群
(或許因為此平台的黏性不夠)
因此我試著建立了一個"台灣歌仔戲的社群
希望可以幫助G+的使用者快速接收到觀戲心得與意見分享

如果想找歌仔戲影片,可以到youtube觀看訂閱頻道,非常方便
如果想追蹤各團的演出訊息、演員動態,可訂閱臉書各粉絲團與歌仔戲資訊站
如果想分享觀戲心得,希望這個g+的"台灣歌仔戲"社群能讓大家即時接收更新。

這個平台不確定能不能經營起來
初期我會先收集網路上可轉載的評論與我自己的看戲心得
在此歡迎各位加入社群分享的行列

本社群歡迎
1. 各位分享看戲後心得。
2. 轉載網路上公開的劇評心得。
3. 各位歌仔戲寫手部落格發佈更新
4.歌仔戲活動會的討論
(如果有其他建議,歡迎分享)


只要你有google的帳號,都可以到google+搜尋"台灣歌仔戲並加入社群
我先拋磚引玉開個起頭,希望平台能否延續,就看遞延如何了。

一起來聊歌仔戲!

星期二, 12月 18, 2012

一心歌仔戲劇團《求龍淚》觀賞心得


這是我第一次看一心的內台歌仔戲,對一心這個劇團也不熟悉,只有在白冰冰的訪談節目上看過孫家姊妹倆,僅就《求龍淚》本劇分享看戲心得。
求龍淚海報
我喜歡談歌仔戲的新局,不論是表演形式、演員養成,歌仔戲都已經做出轉變,新劇本的編寫更是新式歌仔戲的靈魂關鍵,舊戲新演有新滋味,但新戲創作才能不斷的吸引人近劇場看戲。國藝會110萬補助新編創作已進入第七年,外台劇團起家的一心,連續三年獲選國藝會補助計畫,累積琢磨多時,應該已累積長足內台表演的能量。

剛看完12/2《郭懷一》這等大氣魄格局的戲劇,談起來不免沈重,同樣在大稻埕戲苑公演,接其後而上的《求龍淚》,故事比較輕巧,觀看時比較輕鬆;雖在內台演出,但兼具外台的隨性趣味。


《求龍淚》故事起於太后病重,國王為求母親病得痊癒,微服出巡,求取藥引龍淚。外出期間遇上了也要求取龍淚的女醫師,女醫求龍淚,為要醫治其貌不揚的心上人杜子隱。兩組人馬都在求龍淚,尋覓龍淚的過程發展出曖昧的三角戀情(國王、女醫、杜子隱),並且龍淚故事的背後有個正在醞釀的陰謀。

如果故事都需要有個大梗或是轉折以帶出張力,本劇的高潮就在於國王的叔父-八賢王的復仇。八賢王用迷藥使太后生病,編造龍淚可治病的傳說,意圖刺殺國王於求龍淚的旅程中。八賢王殺國王的動機不只是單純的搶奪王位,更是要報當年的奪妻之恨(國王母親是八賢王的心上人,最後下嫁於國王的父親)。


《求龍淚》其實是囚籠淚,囚禁了三個男子的心。

八賢王因為心上人他嫁,愛情的遺憾使之痛苦數十年。他輔佐幼王多年,為的是報當年奪妻之恨(但國王的媽也沒有很愛他,出嫁時還開開心心的...)。

國王自小為儲君,與親生母、手足分離,一個人孤單的長大。加上八賢王的對其母子的挑撥,國王對太后既敬且懼,是個內心孤寂的君王。(本劇安排仔生妞妞演出小王子,果然小孩子的吸睛度一百分, 唱得又好,拍手)

杜子隱是個心地善良卻其貌不揚的男子,暗戀女醫多時卻自卑於面貌醜陋,看到富貴俊俏的國王與女醫互動曖昧,既嫉妒又自卑。直到女醫命危之時才大膽向對方表露真心意,差點錯過良緣。

三個男子都自囚於內心的陰影:情傷、孤寂、自卑。《求龍淚》的過程,揭露了他們生命的囚籠與淚滴。

這個故事可大演,也可小演,如果將文章放在關係的修復、陰影的擺脫、自我價值的肯定,這部戲的啟發作用必定會更深刻。但生命意義的啟發是否為歌仔戲班所需承載的使命呢?或許是我的奢求太多了些,總希望在娛樂之外,戲劇可以有更多的功能。


孫詩詠、孫麗惠(跟親姊姊演生旦戲要怎調情啊?)
孫氏姊妹為一心劇團的特色,雙生一旦同台演出,詩詠、詩珮兩人各有特色。詩詠的舞台經驗、身段、唸白明顯較出色,扮演小生時的陽剛氣息也比較重;但詩珮的聲音優於詩詠,唱歌好聽,聲音表情替身段不到位的地方加了許多分。俗諺說一聲九才無聲免來”,聲音真是吃歌仔戲這行飯最重要的關鍵。兩位小生各有所長(還是我剛好遇到詩詠聲啞的時候?)如果可以把兩人的優點結合就真是太好了



孫詩珮、妞妞


團長孫榮輝年過花甲,扮演七賢王,身手俐落,最後還有殭屍倒的動作,這個年紀能有這樣的身段真了不起,看見資深演員這樣用心奮力的在台上演出,令人敬佩。







三花戲應該是外台劇團的強項,這部戲至少出現了三個三花,有老有少。三花出現時當然氣氛是特別熱絡,經典老段子媒婆出場我還跟著念耶,太同樂會了。

以《求龍淚》作為認識一心的第一部戲,離開劇場時,我問自己還會不會去追一心的下一部戲?

如果有空或許會來看一下吧,還是一心你們有沒有新招能讓我想去嘗鮮看看?


孫小生你表情可以再逗一點啊

星期日, 12月 02, 2012

台灣歌仔戲班《郭懷一》觀賞心得(上)


劉南芳團長的企圖心很大,要在大稻埕戲苑這個400多人的中型劇院,呈現400年來台灣土地上最沈重也最敏感的議題:殖民與剝削、族群矛盾與仇恨。其帶領的台灣歌仔戲班,是否也具備能撐起這個題材的能量?

我對這個戲班是不熟悉的,希望就戲評戲,分享我這3個多小時的觀戲心得。

河洛歌仔戲班曾上演明鄭故事《東寧王國》、彰、泉械鬥為背景的《彼岸花》、清朝台灣詩人《竹塹林占梅》;唐美雲歌仔戲團也曾演出台灣民主國的故事《黃虎印》,但以荷治時期為題材可是第一次,非常大膽的嘗試。


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歷史,在政治高度敏感的台灣,從來都不會被客觀的談論,而當歷史故事與戲劇結合時,創作者的現實關懷與政治立場往往昭然若揭(還是我們誤會了?)。上述的河洛作品與《黃虎印》在公演後,招致了許多批評,戲迷們希望藝術能夠更純淨,不愛政治傳教;但戲劇的功能除了藝術娛樂,移風易俗、教化信念不也是重要任務嗎?老實說,我也是懷著拿爆米花與可樂的心情要看《郭懷一》怎麼處理這些台灣最敏感的問題。而她的確偷渡了,只是這次偷渡的不是政治意識,是希望以信仰與大愛的層次來超越族群與仇恨。

要呈現漢人、原住民與荷蘭人三個族群衝突的歷史,劉團長選擇以郭懷一的故事為主線,本劇一直到第九場之前,漢人、原住民與荷蘭人三者的戲份都算均衡。雖以郭懷一為劇名,但上半場落幕之前,郭懷一這條線並沒有特別吃重。第九場之後,郭懷一起事才算正式展開。

統治者剝削漢人與原住民,麻豆社原住民不滿欺壓,存反抗之心,但新港社的原住卻民向荷蘭人妥協,同樣都是原住民,面對殖民者卻有不同的反應,關於這一點,電影《賽德克巴萊》去年已為我們做了國民教育,就不多說。

漢人郭懷一,作為地區結首與大商人,為求平安,起初與荷蘭人妥協,但在屠殺事件發生後,決定與原住民兄弟一同起事反抗,但因妻舅告密,失敗告終。

統治者的荷蘭人,相對於東印度公司派來暴虐形象的官長,牧師與女兒進入原住民村落辦教育、奉獻服務,是比較軟性的形象。牧師希望自己能運用教會力量影響東印度公司,並且對荷蘭官長以真理開導,企圖和解族群間的殺戮仇恨。

寫到這裡,我已感覺吃力,這是一個多麼大又沈重的題材,無怪劉南芳團長說:
「這次的寫作過程對我而言十分痛苦,而我終於透過了劇本、把我的痛苦傳達給了別人這齣戲真實的內容太多了,台上搬演的逃亡、屠殺、抗爭…大部分都是歷史上的真實,這使我寫作時心情沈重不堪。」

我認為劉團長把這個題材做這麼大,又在大稻埕這等規模的劇院看戲,正是本劇與觀眾不可承受之重。

這部劇本的涵蓋面與人物非常豐富,拿來當電視劇本拍都不為過,但在內台上演實在太大,大到足夠拆成兩部戲來發展,我認為可以考慮拆成:
1.郭懷一其人與抗荷事件。
2.1650年代的台灣:荷人、漢人、原住民共存的歷史面貌。

前者比較容易按傳統歌仔戲的方式操作,不妨多發揮郭懷一的商人身分,帶出17世紀福爾摩莎的經貿地位與漢人的生活方式,再保留本劇郭懷一、都清秋與元配的三角關係生旦戲。如此,歷史的風貌可以被呈現,也可以將敏感的政治族群議題轉為荷治台灣的經濟風貌,凸顯台灣海島特色;而郭懷一感情/婚姻的劇情也可以做成恩義兩難全的段子。相信以王蘭花的小生魅力,應該可以把郭懷一演的玉樹臨風,滿足傳統觀眾的胃口。


後者的作法,只要將郭懷一家庭的支線裁去即可,因為這部戲的前九場,劇本已非常完整。我甚至認為,若不是劇名叫做《郭懷一》,第9場在莎韻與秀冬那斷人心腸的哀歌之後,就可以謝幕收工了。

9場哀歌,是全劇最動人心魄的一段,莎韻與秀冬兩人重唱,老媽媽對著祖靈悲唱泣訴苦痛,荷蘭人秀冬不知該如何化解這場殺戮的仇恨,只能祈求上帝的恩典與愛臨到,以化解這流無辜人血的罪。廖秋女士的唱功了得,哭得我肝腸寸斷、眼眶帶淚,真不愧是資深苦旦,戲友們說唱得會牽絲應該就是這樣吧。

正是因為這第9場的哀歌已將戲劇層次提高到族群仇恨這麼嚴肅的議題,以致第11場安排郭懷一老婆以逗趣的方式大吃飛醋,讓人覺得此時輕鬆好像是一種罪惡XD。丑角的詼諧與趣味本是歌仔戲的招牌戲,可以帶動全場氣氛;但第9場已經哭得天昏地暗、第10場槍戰死一堆人,此時郭懷一老婆來個大吃醋,我的情緒只好來個大錯亂啊。

之所以建議可將此劇拆成兩部,是想親愛的團長說,120-150分鐘的戲就夠了,180鐘以上我的膀胱跟腦袋都吃不消阿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