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團長的心裡都有一個魔戒。
因為上一部慈悲三味水懺編導的精采與優秀,加上秦始皇-千古一帝,這樣難駕馭的主題,氣魄的登上國家戲劇院的殿堂,許亞芬睽違多時的公演,叫人滿懷期待。
秦始皇,也算還不錯,為什麼我們聽到非常兩極的評價?這使我想到去年「牛郎織女」的故事。戲迷對這兩位許久不見的小生重登大型劇場感到興奮,一個是創團作品的全力一搏、一個是蟄伏多年再攀登峰。兩人背負著只許成功的沈重壓力,千斤之重如同劇中嬴政的那襲帝服,壓得人四肢僵硬,肢體與目光都只落在心中想望的事—要讓大家驚艷一場。
我的確對於秦始皇一劇充滿了驚艷。氣勢磅礡的配樂、花俏華麗的唱腔、滿溢著改編的曲式、龐大的演員陣容、劇場寫實氣氛的營造等,凡此種種都告訴觀眾,我們的技巧很高超成熟。所有元素拆開分看,的確是很不錯的製作,但合在一起後,就只有”滿”一個字。
當所有東西都做滿了,要問的是,觀眾的空間在哪裡?觀眾跟這齣戲能有什麼互動?180分鐘之長,台下的觀眾唯一能做的,就是看著這個團隊盡情炫技,觀眾接收不到編劇要跟觀眾對話的東西,觀眾也鮮有反思的空間。看完一場華麗的舞台秀後,想問的是,這戲到底想跟我們說什麼?承受劇本蒼白之說的編劇大人,這個沈重的罪名也是一場冤獄嗎,還是你被盜帳號了???
我曉得大家過不去的點就是,為什麼不好好說一個故事呢?
要回答這個問題,可能要回到團長或製作人本身,你們想讓觀眾看到什麼?團長的答案,決定了這個戲的基調。許亞芬歌仔戲團,想讓觀眾覺得你們是如何的一個團/團長/演員。如果觀眾扣緊我這個命題來思考,或許秦始皇一劇就完成了他的使命,徹底的貫徹了團長/製作人賦予他的任務。就使命必達來說,他其實沒這麼差。
如果你執著於跟本劇對話,這部戲跟你是註定無緣,因為看起來他並沒有想講什麼話,溝通什麼概念(如果我誤會的話,很抱歉)。他看起來只是要讓你曉得,我們的團隊可以在戲曲與舞台技巧的經制度上,做到這麼棒的程度。
作為一個長期看戲的觀眾,我自己還是有幾點想表達的,且容我歌頌與吐槽。
鐵血大秦,可能其實是鐵血亞芬,一人意志貫徹,功/過留給後人評(但劇本的立場是,功大於過)。許亞芬以其獨特的美聲花腔風格,為歌仔戲的曲調/音樂開出獨特,但許團的作品始終拉不出浩大聲勢。許團的戲以什麼獨步江湖呢?除了阿芬,還是阿芬。
始皇頌,有可能是亞芬頌,到底大家拜的是嬴政還是亞芬,我一度很感覺錯亂。台上的又像嬴政,又像亞芬,嬴政接受眾人尊崇,但對於身邊親人臣民,總還是拉出難以加溫的距離。阿芬團長這麼多年不管演什麼劇目,始終都像是在演自己。
若有似無的阿房,也代表了生旦戲註定不是這團的主軸與靈魂(想看生旦戲可以你直接出門了),女性角色與議題從來都不是這團關注的題目。那這團的靈魂關注什麼,其實我也真的不大曉得。
不知道為什麼要做的相框(前舞台的架框),代表了設計舞台的人,對於國家戲劇院非常陌生,完全不曉得這樣的設計影響了將近 1/3觀眾的視角,是一個忽略觀眾接受與互動的作品;見微知著,架框如此,全劇亦是。
充滿實驗性的音樂,是我非常激賞的。雖然有很多曲調真是改的連他媽媽的不一定認識他,但我是很可以感受到改編所需要的深厚功力,不論你聽得喜不喜歡,我是很期待他出CD。我對這團最欣賞的地方,就是團長本人對於唱腔與曲調的用心。我對於花腔OK,但是這種花腔,可以跟他配上的,真的也是很少(目前惠君老師是我聽過搭起來最OK的)。
最後我想跟所有團長說的,團長或小生的確是劇團最關鍵的靈魂,但演員間彼此是會互相拉抬的,留些空間給你的團員,若團員表現得當,全劇充滿劇力,大大加分;倘若有不足,也成就了提攜美名。世界也不全然是圍著一個人打轉的,或許各位團長,可以試著拿下你的魔界,所有的一切或許會不一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