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戲看了這麼多,實在很不好意思說自己還沒看過尚和的戲。
我其實很多次想要認真的/任性的買一下票,看看這團在搞什麼,但尚和的戲碼題材我總是少了點興趣,跟這團不大來電。三年前我對他們的印象停在”傳統戲”跟”很會唱”,但我沒現場聽過,所以”很會唱”也是我從朋友那聽來的。第一次看尚和的戲,看了「伽藍雨綿綿」,是一個很好的初體驗。
這是一個富有深意的劇本,謝謝編劇讓我看到了一齣精彩的本子,非常流暢的文本,我特別喜歡歌詞,行雲流水。關羽的悔恨,即是大多數人的悔恨;關羽對於愛情與恩義的掙扎抉擇,也正是我們深藏內心的少年情事。回到死前的那一晚,關羽終於跳脫了”我執”的視角,看到兄弟對他的思念、朋友對他的君子交誼,情人深埋於心的今生愛戀。於是關羽超然了,放下了,最終甘心的在伽藍寺當護法,實踐他對禪師的承諾。
我想,劇團是不希望我們帶著看著歌仔戲的期待,來欣賞這部作品的,因為它真的不是一齣歌仔戲,是一齣魔幻寫實的胡撇仔。正因如此,我上半場一直處於很辛苦消化的節奏,直到下半場我轉換姿勢觀賞,才能入戲。
本劇以搖滾歌仔戲為號召,希望大家感覺不一樣的歌仔戲,我本來以為會有後場/band,但表演時是放卡拉配唱。音樂還不錯,味道偏布袋戲曲風,但那個MIDI的混音讓音樂質感被拉低了,特別是仿電吉他的音色的地方。少了鑼鼓點或爵士鼓的拍子,年輕演員走音錯拍得非常嚴重,全場只有梁團長跟音樂劇小公主林姿吟還能HOLD得住。林姿吟讓我非常驚艷,第一次看到他的演出,聲音表情非常好,歌聲又清亮,我會很想看他的其他作品。縱使音樂已離開去傳統歌調的曲韻,但我還是可以感覺到傳統都馬的敘事風格,特別是關羽自述時。
再來談舞台與服裝,服裝我很喜歡,整體氛圍走莎士比亞與現代工業風,沖淡了三國歷史深長厚重,如此設定有助魔幻寫實的場景穿越,是一種後現代的錯置,一切都是假設的場景,但情感卻又如此真實。而圓形的小舞台有很好的環視感,卻也讓本戲僅存的歌仔戲味廢去了大半武功。我認為全戲只剩下身段還保有戲曲味,但小圓形舞台囿於空間與高度落差,幾乎是讓演員自廢武功,只剩下比手畫腳的身段,枉費劉冠良一身功夫,我本來很期待穿得像神鬼奇航強尼戴普的他能翻個幾下,展現戲曲身段的俐落美。
(下次關羽或許可以不要從頭到尾都是這麼用力的生氣,好幾次我都誤以為紅孩兒上身X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