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七點半公演,陸續人潮進入。
小巨蛋不是很好的表演場地眾所週知,場地大可以有較大的佈景陳設,以及容納較多人之外,我認為對觀眾來說,在小巨蛋看表演是一種災難,別的不論,巨蛋的音效與座位本就不是為了表演而設,遑論所有設計都不是從閱聽者角度而出發的(其他原因不多贅述)。
售票的舞台歌仔戲可以上這麼大的表演場地並且滿場(我目測約8成5),前排特區的票早早就售罄,在台灣,除了楊麗花團長,目前應該也沒有第二人。年近7旬公演還能吸引這麼多人,不曉得楊團長是否也是小巨蛋表演記錄中,最年長的藝人?
我前後左右都坐了頭髮花白,六、七十歲的老阿嬤們,他們開場前期待楊麗花歌仔戲團的神情,就跟年輕人期待看到偶像團體一樣,很是興奮。
我從B1特區進去,兩排都是滿滿的花籃花柱,多是預祝公演成功。我特別拍了一張,是本次缺席的許秀年娘子送的花柱,藉此安慰我遺憾的心,好像他這次也有參與一樣(催眠自己)。
沒有看到販售節目單或劇照書,只有一張薄薄銅板紙印刷的場次表與人物介紹。這麼大製作,並且富有紀念價值的一部戲,竟然沒有記錄書。很有可能是因為服裝一直拖到公演前幾天才製作完成,沒有時間拍劇照。日後劇照書有可能跟著DVD一起販售,畢竟表演的周邊產品還是有很大商機。
本劇開場利用電腦特效與眾多劇校學生跑龍套,呈現千軍萬馬的氣勢,非常過癮。當楊團長身著白袍,以二路元帥薛丁山之姿帥氣亮相,全場歡聲雷動,我們的楊麗花回來了!
公演第一天應該是太緊張,薛丁山一開口就唱得我膽顫心驚,畢竟歲月匆匆、韶華難留啊。一直演到第九幕,全劇最精采的靈前哭妻、兩人詐死,盡現楊麗花本色,這就是讓我們魂牽夢縈,風流頑皮又無賴的台灣第一小生啊。
1988年版的薛丁山與樊梨花,楊麗花與許秀年的演繹已成經典,日後李如麟與許秀年在三立廟口歌仔戲的演出,也難以脫離1988年楊許版的影子。今日這小巨蛋上演的第九幕,彷彿昨日重現,只是樊梨花變成了陳亞蘭,昔日陳亞蘭演的薛應龍換成了王蘭花。看著樊梨花陳亞蘭對著王蘭花喊薛應龍,24年前的”客兄”薛應龍正是自己所扮演的。
謝幕時,薛丁山與樊梨花穿著特製的謝幕服,服裝之華麗,手筆之大,也是前所未見。名編劇施如芳在其劇本書《願結無情遊》中提到,他母親覺得看歌仔戲最要緊的就是小生小旦戲演得好,還要有漂亮的戲服,就會看得開心了。對於華服這件事,楊團長從未讓我們失望而歸。
1.製作單位所強調的電腦特效與舞台效果,看看歌仔戲注入科技後是否沒有走味?
2.陳亞蘭演出的樊梨花是否自成風格(小生味還在嗎)?
3.看戲時要體諒楊麗花已近7旬,以珍惜國寶的心來品味:P
4.楊團班底再回味:小鳳仙、許仙姬、紀麗如、吳由美等,加入了外借的小咪、王蘭花 、李珞晴等,楊團的原汁原味還保留多少?或有新火花?
5.劉文亮老師的編腔,與不能錯過的片頭曲”楊麗花~歌~仔~戲~”。
6.2012舞台版與1988年電視版的相異(電視版太經典了,我無法擺脫XD)
當然,本劇還是有很多可改善之處,畢竟楊團是電視歌仔戲的班底,電視演出與舞台公演有非常大的不同。昨晚的演出正好卡在中間,又似電視又像舞台劇,可說兩者優點兼具,也能說缺點兼備。
衷心期盼今晚24日(六)場次的表現更好,更傑出。
現場快訊!楊團長說明年還會再製作一部大的戲公演
(至於落實度如何? 不知。畢竟君臣情深之後也說台視要再製撥新戲,等了好久都等不到。亞蘭姊的天龍傳說幾時要上,也是不知道。)
2 則留言:
其實有賣節目冊及海報,在小巨蛋的外面帳棚...
是的,其他網友有告訴我這件事,我在場內都找不到,沒想到是在外面賣。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