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8月 06, 2013

《天龍傳奇》之後:我們沒有大好的青春可以浪費


十年再見的歌仔戲,從戲曲文化面、電視生態、作品本身、商業操作等面向,有太多可以談的東西。從哪個角度切入,大家自有立場,表達對這部作品的感受。


除了江佩玲編劇扣人心弦、巧思獨具的精湛劇本,此戲的演員群,是撐起本作品的關鍵因素。陳亞蘭一人分飾三角的精湛演出;功底演員小咪、狄玫、紀麗如、廖麗君陳文山、藝鴒等渾身戲感的出色表現;歌仔戲新人李宣榕令人感動的努力過程;科班演員李珞晴漸入佳境的爆發力;前來客串相助的歌仔戲明星、綜藝圈朋友。所有的努力,就是為了催生電視歌仔戲再現銀幕。(感謝民視花錢投資,一路上還當了壞人凝聚觀眾的士氣


一個職業演員,需要多少歲月與用心栽培,才能成就一個角兒。過去最輝煌的歲月,人人有戲演,造就了無數歌仔戲明星,萬人空巷。然而十年凋零,正值盛年的演員們,空懷一身絕藝,無處可去;再相見,歲月匆匆,韶光太無情。


昔日的當家副生、花旦們,提著勇氣出來獨當一面奮鬥時,已近知天命之年。歌仔戲沒有在他們最顛峰的時候,留下更絢麗的身影,多可惜。十年的斷裂,中生代在渺渺茫茫中摸索前進;後繼者,則在未知中恐懼戰驚著,留或不留。


歌仔戲最寶貴的資產是人,一旦人才流失凋零,就再也不能呈現精采。何以我們對待寶貴資產的方式,是任其凋零殆盡,待其髮蒼視茫之時,再頒佈國寶藝師的榮耀?


演員,沒有大好的青春可以浪費;觀眾,也沒有大好的青春可以浪費。


電視歌仔戲,比起舞台與外台,是最便宜的消費,只要準時打開電視,無償收看。但天龍網路族所付出的時間與精神成本,顯然是高得難以量化。為什麼網路族的戰鬥能量能達到滿點?請問你我的心,糾結於什麼呢?是戲劇中忠實愛情的美麗,是心疼於主角的悲涼身世,是痴迷於演員的精湛表現,還是歌仔戲唱喜、唱悲,抒發了你我的人生?抑或大家試圖在辛苦且殘酷的現實中,找到些許如幻似真的溫暖。


電視歌仔戲,在台灣本土化最蓬勃的時代消失,卻在台灣最靠近中國的時候,再次出現。曾經,我們用力的定義自己是誰,過了十年,才發現我們內心的渴望的形象是誰。


當歌仔戲被稱為台灣最有代表性的劇種,不是因為血統正確、土生土長,而是其不斷吸收變化的包容力。她在不同時代、不同場域,都能逆風飛翔,以百變的面貌順應當下的需求。樣貌多變,兼容並蓄,不放棄的持續尋找出路,這就是我們生於斯、長於斯,最親愛的台灣。



當鑼鼓點激動著我們的心,七字都馬不止息的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,我感謝每一位為著歌仔戲文化努力的前輩、相關從業者。謝謝你們不辭辛苦,不懼艱難,用生命滋養這個文化。


親愛的前輩們,我會學習像你們一樣,用生命,繼續地愛著歌仔戲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