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5月 04, 2013

《天龍傳奇》- 歌仔戲懷舊與創新的交集/焦急

本文增補:從5/6起,民視釋出《天龍傳奇》官方網路live收看方式,各位網友可透過合法管道即時收看本劇。雖然與本文不一定有關,但製播方有認真與觀眾互動的感覺,內心給他小感動了一下。

5/10 陳亞蘭團長將與觀眾一起線上看天龍直播聊天,這也算是電視歌仔戲破天荒了,有給他潮到。我稱此劇為新時代的歌仔戲,果然新。
聊天室網址http://goo.gl/N84Pn (僅當天使用)。

---

這兩週的感想簡單與大家分享。

太久沒有電視歌仔戲長篇播出,加上天龍的播出時間遲遲未定,懸宕多時,如此渴望又不可得的心,反而為天龍的開播凝聚了一股氣勢。開播日期的未決與陳亞蘭在中視主持節目的懲罰流言,不曉得是民視刻意的操作,還是無心插柳之作。戲迷期待與愛護的心加乘,開播的紅盤我認為是意料之內,續航力如何,得看天龍自身努力與楚家三父子的造化了。總之,商業劇以商業方式操作,是沒錯的。


開播之後,網友戲迷的討論多為圍繞在幾點:

1.  播出時間與長度:183030分鐘:
這是30年前歌仔戲的常態播出時間,但經過20年的物換星移,工作型態改變,看戲節奏調整,這是個適切的播出時間與長度嗎?我們或許可以問,有比1830更好的時段可囊括更大的收視群眾,又不會擠壓到民視目前其他節目的收視族群嗎? 目前1800意難忘、1900民視新聞、1930封神榜都有不錯的收視率,若天龍提前或是延後播出,對民視整體的營收有幫助嗎?商業電視台,殺頭生意有人做,虧本的生意是沒人做的。

天龍的基本盤目前是鎖定在高年齡層與家庭主婦,這也是過去楊團、葉團的收視族群。倘若延到2100之後播出,這個基本盤只有流失的可能,而無法收看1830的群眾多是青壯族群,此時正在加班或是塞在車陣中,也是目前在網路上抱怨播出時間不佳的觀眾。電視歌仔戲已經消失了10多年,看歌仔戲青壯族群有多少人,這還真不曉得,但這個族群神通廣大,善於利用新媒體,要看到本劇,應該是沒什麼困難。所以民視要調整的不是播出時間,應該是利用新媒體來獲得多族群的收益(我知道很困難...)。


除了《鳥來嬤》肥皂劇之外,請問現在還有什麼破億的製作每集是播放30分鐘嗎?改為每天1小時的播出,這個節奏大家買單嗎?若30分鐘不廣告播出,應該是很好的節奏,但目前台灣還沒有發展出不靠廣告營收的節目營運方式,所以我們只能委屈每天看預告自行腦補進度。在此要稱讚一下導演與剪接,目前的處理方法節奏明快、不拖沓,加上觀眾自行腦補的功力,與2.5小時的長壽八點檔相比,有清新感。


2.  新式歌仔戲的適應:
我們無法從片面的從網友意見探知其年齡、性別與職業。但顯然的,有一個族群對於主要演員陣容、新式曲調、身段表現、運鏡方式,表達了懷舊的情感(特別是曲調)。

天龍傳奇播出前,網友就點名希望能看到某些資深演員出演;播出後,天龍的新曲調更是大家討論的重點,希望能聽到過去楊團使用的曲調。本劇除了傳統的七字、都馬、雜念調等,其他有版權問題的曲調皆不使用,另以新調/改良調替代。帶著懷舊情感來看戲的觀眾發現歌仔戲的歌仔不是自己熟悉的路數,加上新演員用非傳統唱法詮釋,方大夢初醒,突然發現這不是一部懷舊歌仔戲(懷舊歌仔戲請訂閱twoperafan的頻道)。

天龍傳奇不是懷舊歌仔戲,是一部運用專業影視技術+新式演繹的當代歌仔戲,懷舊情只能從分解的元素去抓取而獲得滿足,本劇除了演員外,大部分的東西都是新的!而最令人拍案叫絕莫過於華麗新潮的服裝與誇張奇特的髮飾。我們暫不討論這點了,雖然我本人是很喜歡這個新潮。

我曉得很多資深戲迷對懷舊元素的缺乏感到不滿,可是我對天龍的期待,絕對不是想再看到一部紅塵奇英或君臣情深(甚至更早的作品)。我想要的更多,我對陳亞蘭團隊的期待更甚於此。是故,天龍各樣的突破與創新,且不論到位與否,都令我對歌仔戲的奮起充滿期待,生機勃勃。



3.  後續無人的窘況:
家母看完天龍片頭後,第一個反應不是開心於資深演員的陣容,反而感嘆的說:唉,20年後竟然還是這批人,有很大的斷層。

天龍的演員陣容一如其廣告所說的歌仔戲大團結,楊團、葉團與黃團的生旦大拼盤,這可是20年前完全無法想像的事。記得1990年前後,中視挖了一批楊團的小旦演出新戲,楊團長因此氣結;1992年狄鶯出現在台視演王寶釧時,也引起了一陣討論,哪裡想得到20年後有這個三國歸一統的大拼盤,演員陣容算是很豪華了。

但,這個豪華拼盤沒有新血?年輕演員除了李珞晴之外,我們看不到年輕的職業/科班歌仔戲演員,何況李珞晴還是臨時來救火的,本來班底沒有她。10年前君深情深時就大膽啟用了一批新演員,這些年來河洛、唐團、華藝等也培養了一批年輕人,其中不乏扮相佳、聲音佳的後進。或許這與製作人陳亞蘭這10年的轉向有關,大抵他是離開了歌仔戲界,更全方位的往綜藝、戲劇與主持發展。也正是因為他的全方位發展,此次才能聚集多方的製作技術進入天龍,畢竟電視歌仔戲的聲勢再造,一定得吸納更多跨界人才方能成其大。如果有下部戲,我私心期盼有更多年輕的科班演員進入團隊。
我自己想討論的點還有很多,包括劇本、演員、行銷、商業周邊等,目前只播了14集,或許等戲過半或播畢之後,再來聊聊吧。


看了2週,我認真的問自己,我對天龍到底有沒有愛?抑或只是對歌仔戲的大愛呢?過了10年,我真覺得天龍是部特殊的作品,不論是製作的時間、播出時的環境氣氛、演員陣容、後台技術等,這戲肯定是要留名了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