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再年輕的標準◎王丹
不再年輕,有很多判斷的標準。
年輕的時候,思念一個城市,往往是因為某一個人。現在,思念一個城市,已經跟人沒有關係了,只是對於那個城市的思念。
年輕的時候,感情很容易落實成文字,書寫不是負擔而是發洩。現在,縱使心中有百轉千折的心事,一張紙鋪開,可能從深夜到凌晨也寫不出一個字。
年輕的時候,流淚是為自己。現在,流淚是為他人。
年輕的時候,喜歡在大雨或大雪中跑步,享受行人詫異的目光;喜歡大說大笑,因為能夠被人注視。現在,人多的地方已經被視為畏途,我們寧願在無人的地方坐下,可以不用說話,不用為了別人營造氣氛。
年輕的時候,有一種對是非的執著,有一種強烈的說服不同意見的欲望,就算爭論不出答案,也要到真的精疲力盡為止。現在躲避爭論,躲避智力上的較量,一來是因為確實看到爭論不可能有結果,二來也是爭論需要太多的精力。
年輕的時候,勤快。大學一年級,為了辦一份社團刊物,曾經利用寒假的三十八天時間,每天拜訪一位,開學之後延請到三十八位學者做刊物的顧問。現在,懶。有時候明明知道打一通電話,就可以為自己減少一個反對者,但是可以在午後的花園裡坐半天,也最終沒有撥那個號碼。
年輕的時候,眼底的世界是一條直線。現在,看到的都是圓圈。
年輕的時候,聽一首歌,內心是輕鬆的,感動也是輕鬆的。現在,聽同樣的歌,內心是漂浮的;也感動,但是感動也是漂浮的。
年輕的時候,喜歡買書,買回來堆積在書架上。現在,喜歡去圖書館看書,而且不是因為買不起書。
年輕的時候,我們拿得起。現在,我們放得下。
年輕的時候,有很多清晰的記憶。現在,往事逐漸模糊,但是有一些別的東西愈來愈清晰。這與做為生理機能的記憶力無關,真正起作用的是某種意願。
年輕的時候,早起是有目的的。現在,早起沒有目的。
年輕的時候,我們力圖讓自己的生活有秩序,但結果是雜亂無章,太多的事情出乎預料,而且不可思議。現在,我們正好相反:我們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的驚奇,我們期待意料之外的奇遇;然而,一切都順理成章,一切都在意料之中。我們甚至連失望都沒有了,因為一切都可以理解。
年輕的時候,朋友愈來愈多。現在,朋友愈來愈少。
年輕的時候,很喜歡月光,喜歡在夜色中尋找陰暗的地方,然後張望光明。現在也喜歡夜的安靜,但是寧願在室內,我們喜歡的光明已經改成了昏暗的燈光。
不再年輕的標準很多,當我們一一檢視出來的時候,我們就知道我們不再年輕了。